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

《你的旅行,我的遊記II—— 從德拉克洛瓦速寫說起》

說到速寫,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課堂上的素描練習,或者旅行時隨手畫的小稿子。但其實,速寫真正迷人的地方,從來不只是一張張速成的稿紙而已。它是一種讓眼睛跟著心去走、讓筆跟著呼吸去跑的方式。要聊這件事,不得不提到德拉克洛瓦。

德拉克洛瓦是19世紀法國最有名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,但他真正厲害的不只是那些巨幅油畫,還有那些在異地旅程中留下的小小速寫本。特別是他去摩洛哥那幾年,他帶著紙本、鋼筆、鉛筆,一邊走、一邊看、一邊畫,把那個時代歐洲人很少見到的風土人情,一頁頁留在紙上。
他的線條很有意思,看起來像在追趕什麼似的。馬還沒跑完,線已經斷了;街頭的男人剛被勾出輪廓,旁邊又多了幾筆風沙般的陰影。很多人覺得這叫「潦草」,可仔細看,那裡面全是細節,是當下他跟那個場景碰撞的痕跡。
對他來說,速寫不是要畫完美的畫,而是要留下那一刻的溫度。有人說:「速寫是呼吸,落筆即在場。」這句話形容他真的很貼切。你可以想像他在市場裡,或是在馬背上,天氣很熱,光線很強,他沒有時間把每根羽毛、每條皺褶都畫得很準,但就是那幾筆斷斷續續的線,反而把空氣裡的味道、聲音和節奏都抓了進來。
最有意思的是,當時很多畫家把速寫看成是正式作品的前奏,畫完就束之高閣,誰會把草稿拿出來展覽呢?可是德拉克洛瓦不一樣,他的速寫本常常就攤在桌上給人看,他甚至自己也常翻,裡面的很多圖,都沒有畫成油畫,但就是那麼珍貴。因為這些速寫已經是一種完整的存在,證明他真實地看過、走過、想過。
今天我們說速寫,有人拿它當旅行日記,有人用它練觀察力,有人乾脆就靠這本子記錄一輩子的所見所感。說白了,速寫不只是圖像,它是一種「怎麼看世界」的方法。筆在紙上走,心也跟著動,時間也在旁邊留下腳印。那種未完成的線條,其實比完成的畫更自由,因為它沒有把一切說死,觀眾還能用自己的想像去補全。
更有意思的是,後來的印象派、野獸派,甚至20世紀許多街頭速寫派、城市速寫派,多少都跟德拉克洛瓦有點淵源。他讓後來的人明白,沒有人規定紙上的作品一定要完美無瑕,很多時候,剛畫到一半、還留著擦掉痕跡、甚至還殘留著咖啡漬的速寫本,反而最有味道。
現在很多人出國旅行、逛老街,也開始帶著速寫本。其實你不需要會畫得多好,線條能不能一次成功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一瞬間你真的看進去了,然後留下一條還在呼吸的線。線條有斷裂、有重複、有錯位,沒關係,因為那就是你當下的呼吸。
所以,有人問速寫到底是什麼?很簡單,速寫就是行走時的凝視,是一種未竟的自由。你在畫紙上留白,其實也是給未來的自己留白。回頭翻看那些紙片,裡面裝的就不只是畫,而是你那天的天氣、你的心情、你走過的街角、遇見的人。
德拉克洛瓦留下的,不只是幾本速寫簿,而是一種活生生的啟示——畫畫不一定要完成,旅行也不一定要有答案。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走過,看過,畫過,把那個瞬間抓進你的筆裡。
這樣想想,你的速寫本,也許也是一座還沒完工的博物館,裡面裝著無數還在呼吸的線條,等著你一頁頁翻開,跟著再走一次。這,就是速寫最迷人的地方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