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看我的速寫本,常說:「你的線條好輕鬆,看起來畫得很快。」
但說真的,我從來不覺得速寫只是在紙上跑線條,對我來說,速寫真正厲害的地方,不是畫得多完整,而是畫的背後,我看到了什麼、捨棄了什麼。
我自己很少一磚一瓦都交代清楚,那樣過多的細節對我來說太沉重。
我更在意的是,站在一棟老房子前,先問自己:「我要(重點)什麼?」
是那個斜斜的馬薩式屋頂?是牆面上那塊被時間刻畫過的雕飾?或者是屋簷下那條不清晰的轉折線?
我通常只選一兩個最吸引我的重點畫下來,其他的,就讓它空著。這就是速寫的樂趣:不是把所有細節都搬回來,而是留下那一點點,讓以後的自己一翻到,就知道「啊,我那天站在這裡,看見了這個。」
有些人問我,觀察力怎麼練?
我自己沒有特別系統去練,我的方法就是 「多看,挑選你要的重點。」就像去餐廳吃飯,你不會把菜單上的品項都點一輪,一定是挑選自己今天想吃的,其實就是如此。
旅行的時候,我常常站在一棟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老房子前,先繞一圈,看看光源的方向,看看哪一部分是最吸引我的。然後我會問自己:這個畫面裡,什麼是我最想記下的?不是要畫得多細,而是把那個「關鍵重點」留下來就好。
很多時候,我畫完一頁,房子只畫了大概七成,剩下三成是空的空著沒關係,因為對我來說,那些空白比補滿還真實。有些空白,代表那天我沒時間看完;有些空白,代表我覺得沒那麼重要;還有些空白,代表它留給未來——下次經過,我還可以再看一次。
速寫裡的觀察,對我來說從來不是苦功,而是選擇。
我不會像建築學院那樣去丈量每個窗格的比例,也不會用放大鏡去找牆面裂縫畫得多細。我在乎的是,當下那棟房子給我的印象是什麼?有時候會是一個斜角、有時候是一道陰影、有時候是老牆上的一片漆色。這些都不需要完整,甚至不需要邏輯,因為它們是我當下看到的,也是我願意記得的。
久而久之,我發現自己看建築,看古蹟,不是只看漂亮,而是學會去看它沒說完的故事。這種看法,慢慢也變成我畫速寫的方式:畫完了還留一點沒畫,記住了還留一點給以後。
所以如果你再繼續問我,觀察力怎麼練?
我會說,先學會不要一次全畫完。
試著找一棟古蹟建築,站著先看,然後挑一個你喜歡的角度、或是一塊牆面壁飾、哪怕是一個小浮雕都好,畫下來就好。畫不完沒關係,你的速寫本不是用來交作業,是留給未來的自己回頭看的。
對我來說,速寫從來都不只是畫,而是讓我用筆留下那些別人走過卻沒看見的小段落。它不用完整,也不需要每條線都合理,它只要真實,真實到你幾年後翻開還會記得,那天你站在那扇門前,陽光正好,老房子沒說完的話,你替它記了一半。